“互联网一代”开启新节俭模式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来源:产品中心    发布时间:2024-06-14 09:55:22

  去年2月,即将面临本科毕业的朱安安,只带了几件衣服和洗漱用品,就从老家甘肃踏上了到北京实习的旅程。在酒店应付着住了一晚,第二天就搬进了租住的房子。而房间内生活用品大都要自己购置。在实习同事的推荐下,她一口气通过拼单买下了被子、枕头、地垫、镜子、插线板、电水壶等,“林林总总加起来才不到200块钱,很划算。”朱安安第一次尝到了拼单的甜头。

  拼单团购、积分兑换、领取优惠券、购物节囤货、买卖二手商品……对于就读于河南一所高校的陈宇轩来说,这些五花八门的网络购物模式,都是“为我所用”、达到省钱目的的窍门。想要获得网购优惠并不难,陈宇轩的一名室友就是“薅羊毛”达人,遇到合算的生活日用品打折、拼团,总会召集室友一起参加,“平时买洗衣液、囤纸巾之类的消耗品,这样的方式确实对钱包很‘友好’”。

  不同于传统的线下砍价、在商超打折季购物囤货的场景,网络环境下新消费模式的兴起,催生了互联网“新节俭模式”。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相关问题对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123所高校学生填答的1873份有效问卷。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68.55%受访者曾在网络站点平台上寻找五花八门的省钱方式,20.18%受访者因没有渠道而尚未尝试,也有11.27%受访者觉得没有必要尝试。

  一款平常卖每瓶四五十元的面霜,“三八”妇女节那天通过种种优惠叠加,6瓶总共只用80元。“朋友来找我拼单,感觉还不错就买了”。就读于武汉大学的姚然对这次优惠了150元的购物体验印象非常深刻。作为一名网购爱好者,她对如何用实惠的价格买到个人需要的商品很有一套心得。在拼多多拼单、在抖音直播间领取优惠券、需要的物品攒到打折季再买、对比不同电子商务平台的物价……省钱的方式可谓花样百出。

  每月1500块钱的生活费,既要让自己花得开心,又不能超出额度,在山东读书的刘圣乾已经在精打细算中磨练出了“平衡的艺术”。像日常必需的纸巾、书本、沐浴液、洗衣液,他通通选择在拼单团购平台购买,“量大便宜,花几十块钱就能用上大半个学期,而这些钱只够在超市买上一大瓶洗衣液。”

  网络购物的兴起和蒸蒸日上,正在提供慢慢的变多的消费方式,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大学生,走在网络消费的浪尖,选择在网上“薅羊毛”,已经融入一些受访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习惯。中青校媒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选择最多的网购省钱方式,是使用电子商务平台拼单团购功能(59.58%),其次是网络“货比三家”,对比不同平台、商家产品的性价比(58.36%)。此外,把需要的商品攒到购物节、打折季再买(37.85%),通过电商购物平台、直播等领取优惠券(37.27%),用积分兑换优惠券或现金(34.49%),在二手平台购物(21.62%),通过二手平台售卖闲置物品(17.03%)等,也是受访大学生的选择。

  和上一代人线下砍价,在商场、超市打折季时购物的场景不同,陈宇轩对线上“薅羊毛”兴趣十足,但对线下商店的折扣活动不太“感冒”。“一是因为线下商店打折的消息,要靠人发传单,不一定可以赶上。而且去线下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信息也不是非常对称,如果我花时间去了线下商店,但发现优惠没达到我的预期,体验感就不太好。”但在线上可以每时每刻关注商品的价值的变动,同样的时间里能浏览的商品也更多,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成本就能获得省钱的机会,“便利性还是首要的”。

  张圆圆的一个省钱诀窍是“货比三家”,比如购买电子科技类产品这种价格高的商品,她会在各平台的品牌店铺横向比较,对比优惠补贴幅度,特别是那些有平台官方补贴的。去年她准备购买一台新手机,几番对比,最后在一家拼单平台的百亿补贴产品里,只花5899元就买下了原价6799元的手机。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在网上“薅羊毛”最多的消费领域,是衣物服饰(63.47%)、零食饮料(62.19%)、日用百货(44.72%),在美妆护肤(37.60%)、学习用品(34.33%)、交通出行(24.05%)、电影娱乐(23.19%)、电子科技类产品(21.10%)、玩偶手办(15.27%)等领域也会“乐薅不疲”。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9.34%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新节俭模式”很实用,确实起到了节约的作用;38.76%认为其很新鲜,提供了新的消费选择;34.97%认为其很有趣,不仅节约还融入了社交属性;还有8.38%受访者认为其徒增购物的复杂性,没什么必要。

  网络平台带来的新交易模式,给原本作为单纯消费者的大学生提供了新的节约思路。除了“节流”,陈宇轩也尝试过既环保又能“开源”的省钱方式。他曾把一台2018年款的平板电脑挂在二手交易买卖平台转转和闲鱼上。“现在电子科技类产品常常也就用个3到5年,闲置下来以后,就在角落里‘吃灰’了。既不舍得扔,又不太会用。作为二手商品卖掉,既低碳环保,又能照顾到别人的经济情况。而且我自己用了很久,对它有感情了,给它找一个新的主人,对我来说心理上也是一种安慰。”

  西南政法大学的张琪自称“二手平台老玩家”,在实物九成新、不影响正常使用且价格合适的情况下,她表示乐意购买他人使用过的二手产品。“我尤其喜欢淘二手,会有种挖宝的快乐。”最近的一次 “挖宝”经历是用120元买到了原价600多元的羊毛大衣。卖家出示了购买记录,而张琪收到实物后也很满意,所以这件大衣直到现在仍是她的“心头爱”。

  除了在二手平台购物,张琪偶尔也会作为卖家进行交易,她在学校的闲置物品交易群出售过自己的二手书,这是她实现“开源”的一种方式。周黎现在也坚持将自己不需要的书放在不同的平台出售。她下载了一个专门交易二手书的App,卖出书后,她不仅仅可以提现,还能够得到平台的专属交易货币,再去App内购买其他书籍。

  考研上岸后,朱安安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经验贴,也想着把自己的复习资料和参考书转手卖出去。“本来就是试试看,没想到刚发出来,帖子就火了,那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咨询购买。”面对学弟学妹的咨询请教,她也是有问必答,为远在屏幕另一端的陌生人指点迷津。

  不到一个月,朱安安卖出了20来份笔记资料,获得了一份不小的收入。今年年初,朱安安从中拿出一部分给妈妈买了眼霜和空气炸锅,“希望让家人们看到我长大了。”

  陈宇轩也在网上买过二手商品。“毕竟电子科技类产品刚刚发布时,价钱都会比较贵,等风潮过了或者下一代产品发布了,再购买二手产品,能获得物超所值的体验。”上大学以后,开始自己打理生活费,陈宇轩心里就一直有一个念想。他在网上做了攻略,学习一些视频博主上传的手机测评,了解怎么看设备参数,选好了合适的手机款式,又研究了几家二手交易买卖平台,了解卖家的发货流程合不合规、有没有质检保障,最终买下了一台款型和质量都让他满意的手机。

  这台经过了复杂的研究和购买流程的手机,是陈宇轩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虽然作为学生还没有赚钱的能力,但他还是想用省下的生活费给妈妈一个惊喜。收到这份生日惊喜,妈妈一开始的反应是嗔怪他乱花钱。但听过妈妈的一番“没必要买”“我有手机,不需要新的”“你买手机还得从生活费里省”之后,他很快又从一些亲戚口中得知,妈妈已经把“儿子给我买了手机”的事传开了。“妈妈心里还是很开心的,现在这台手机她已经用了两年多了。”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57.98%受访者认同“该省的地方能省则省,该花钱的地方不必省”的消费理念,18.37%认为“要尽可能节约生活中的各项花销”,15.91%受访者认为“不仅要节俭,还要学会开源”,仅6.51%受访者认为在生活费充足的情况下,没必要太节俭。

  花钱花在刀刃上——姚然这样描述自己的消费理念。这也是她愿意接受一些网络促销模式的原因。在她看来,没必要为了省钱去买便宜、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大学生省钱是为了“更好地花钱”。“一些商品可能存在价格虚高或起伏不定的情况。”姚然发现有些服饰价格会随着售卖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波动,出现不同程度的溢价。张琪总结,省钱一种原因是想把钱省下来,花在自己觉得值的地方,另一方面是不愿意为部分商品乱定价、过度溢价买单。

  如果日常单笔网购超过100元钱,他都会思考有没什么“平替”。在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比较中,每个月他都能存下一笔存款。每逢换季,刘圣乾会这些钱买新的衣服。

  在陈宇轩的消费观里,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是从长辈那里传下来的优良传统。“虽然在吃穿用度上不用‘节衣缩食’,一些涉及盗版、品质问题的商品,我也都不会买。但在能够得到优惠的地方,我还是会能省则省,把节约下来的钱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选择互联网“新节俭模式”的受访者中,58.89%是因为可支配的生活费有限,56.01%想把节省下来的钱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39.19%认为低碳又省钱的形式何乐而不为,36.73%认为勤俭节约是自己的一贯美德,还有27.87%受访者是先通过一些网络渠道了解了优惠方式,想尝试一下。收到访问的人会把省下的钱用于购买其他自己最喜欢和需要的东西(69.47%),或者存起来(60.69%),也有收到访问的人会用这些钱旅行、娱乐、作为恋爱经费等。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采用网络“新节俭模式”时,要选择正规平台,避免因平台不正规被坑(84.84%);理性消费,避免贪图便宜购买本不需要的物品(66.20%);不盲目寻找网络开源渠道,避免被诈骗分子钻空子(60.06%);避免在复杂的折扣模式中浪费过多时间(38.12%)。

  朱安安也坦言,自己在购物优惠面前也经常“刹不住车”,买了很多用不到的东西。“3块9两个的发卡、5块5三个的束发带、各种便宜好看的耳钉真的很难让人不冲动。”她也意识到,考虑需求、理性消费仍然是自己的必修课,避免一时兴起购入的“低价好物”很可能成为面临闲置或浪费的“落灰之物”。

  武汉大学的范嘉嘉曾因 “图便宜”在二手平台买到假货,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损失,她先后向卖家申请退款、到平台投诉,最后终于讨回了货款。“但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非常麻烦。”范嘉嘉依据自己经历反思,“追求省钱的同时也需擦亮眼睛,不能盲目地省。”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界面区成像光谱仪(IRIS)以及其他望远镜的数据,详细研究了太阳黑子中色球层本影波的精细结构,并在揭示其驱动源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此项研究表明,色球层本影波很可能是由声学波驱动的。

  《经济参考报》6月11日刊发文章《一个计量单位里的创新力|1毫米精准控制造就机器人巧“手”》。现在,机器人的蛇形3D内窥镜和手术操作臂能够自单孔进入人体,在患者体内进行全方位、大范围的运动,兼顾高负载力和精细操控能力。

  在自主自立这一原动力的驱使下,李德仁还带领团队研制了我国天-空-地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统,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国产地理信息技术体系。那时,李德仁团队自主研发的“珞珈二号”卫星获取了河北受灾地区上空的雷达图像,并观测到一处堤防决口。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大型客机,分别从上海浦东机场和山东东营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展现了加注SAF后两型国产商用飞机的良好飞行性能。此次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装机验证工作后,该公司于今年2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

  “我们正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要把着力点放在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稀土、乳业、新能源等领域,在点上争取实现‘起跑就领先’,以点带面把科技搞上去、把产业提上来。

  麻辣烤翅、鸡肉沙拉、鸡丝凉面……夏日时节,多样的鸡肉食品丰富着人们的餐桌。2021年,“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打破了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 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原料来自餐余废油。

  通过长期以来对石板滩生物群进行的大规模化石挖掘,团队于2019年新发现了一类大型的海绵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螺旋网格海绵”。 螺旋网格海绵化石的发现,表明前寒武纪存在非生物矿化的海绵动物。

  “三夏”时节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夏收、夏种、夏管决定着全年粮食的长势,集聚农民的期望,影响经济的发展。针对粮食生产,习强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该平台此次搭载了北京星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毫牛级氪工质霍尔电推载荷,该电推载荷将用于在轨拖车原理验证。纳星三号A星、B星是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2颗遥感技术验证卫星,将开展对地遥感成像、对地光学信标导航验证。

  记者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康君副教授团队研究之后发现,辣椒中辣味成分大多数来自——辣椒碱,可激活胃内抗氧化系统,预防酒精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